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记者 赵亮
暑假刚刚开始,不少孩子的日程表就已被家长排得满满当当,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,艺术、运动、研学类项目也不少。眼看着,暑假好像成了忙碌的“第三学期”。
其实,每年到了这个时候,很多家长都会为“孩子暑假怎么过”而发愁。自己要上班,管孩子缺少时间精力;请老人帮忙,又往往无法提供学习辅导;远程督促孩子自己写作业,又担心他们不够自律;至于夏令营、特长班等等,价格不便宜,品质也参差不齐……不想让孩子补课,可是又不敢不补,是许多家长的最大纠结。本就举棋不定、左右为难,再加上某些教育机构或营销号大肆炒作,把暑假说成是“快赶超”的关键节点,不少家长焦虑之下,自觉不自觉地让孩子加入补习大军。
当然,假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是必要的,但若因过分焦虑,便让孩子在各类培训班中来回奔波,搞得比上学还累,这样的暑假孩子恐怕很难喜欢。世间万物皆有时节,孩子成长亦有其规律。很多培训机构热衷于传递给家长各种压力、各种焦虑,而高强度、填鸭式的培训方式,并不符合教育规律,效果很难得到保证,甚至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烦。事实上,孩子只要在正常的上课时间跟上学习进度,成绩就不会出现问题。即使孩子一时成绩不好,也应根据情况“对症下药”。教育专家表示,许多成绩差的孩子,不是因为头脑不聪明,而是没有用“心”学习,这才是问题症结。
从另一个方面来说,许多人记忆中的快乐暑假,往往与云彩、花朵、虫鸣相关,安放着童年的美好时光。炎炎酷暑,设置暑假就是为了让孩子充分休憩、尽情玩耍、拓展视野、接触自然等等。这段时间究竟该怎样过,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。笔者认为,假期给孩子“补心”比“补课”更重要。比如补补觉,为身体充电;补运动,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;补劳动,增强孩子独立生活、适应社会的能力;补阅读,让孩子打开心胸和视野。同时,还应引导孩子走上社会,走进博物馆、纪念馆等,培养家国情怀……
总之,假期“补课”局限于课本知识,而“补心”则突破了课本限制,能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习惯,能提升孩子综合素质,让孩子更有主见、有担当,成为有独立生活能力、有责任感的人。家长与孩子们也可以商量制定个性化的假期日程,同时明确好具体原则要求,让孩子们逐渐学会自我管理、张弛有度。这样的过程中,亲子关系会更加和谐,孩子的收获,并不比天天忙于打卡逊色。
教育可以你追我赶,成长无关你输我赢。童心与童年都很珍贵,把愉快、充实、有意义的体验还给孩子,才是化解暑假焦虑的最好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