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作者 赵亮
近日,一则博主模仿消费者“误入主理人咖啡店”的视频在网络爆火。视频中,博主模仿的咖啡店“主理人”态度傲慢,介绍产品时夹杂着法语和英语,将普通美式咖啡包装成“巴拿马红标瑰夏翡翠庄园冷发酵水洗的geisha(咖啡品种)”。视频一出,各社交媒体平台还掀起“上海咖啡店主理人”的模仿热,引起众多网友共鸣。
不少人还没弄明白“主理人”是什么意思,这个称谓似乎已变了味道。“主理人”原本是个自带光环的称呼,它与时尚潮流绑定,经营的产品或服务往往体现经营者强烈的个人品位、审美、风格、情怀等,形成个人IP与生意相结合的经营模式。比如,有咖啡店老板在多国旅居后致力于将手作咖啡带入当下生活的街道,通过产品和店面氛围营造一种“精致生活”叙事,让消费者愿意为故事和风格买单。
然而,伴随着“主理人”概念在青年创业者中走红,质疑声与嘲讽声也日渐壮大起来。许多网友吐槽这些“主理人”的店铺往往规矩多、态度差,还会对新老顾客区别对待。也因如此,网友们对“主理人”这个称呼也越看越不顺眼,纷纷玩梗嘲讽。比如卖隆江猪脚饭的,自称广东隆江料理豚足玉子?饭主理人;卖肉夹馍的,自称低温慢煮伊比利亚黑猪五花肉香脆帕尼尼主理人……当身份成为一种文字游戏,也就难怪出现了开头所说的网络群嘲。
“主理人”被群嘲,其实被嘲的不是这个名号,而是背后的职业理念。要明确的是,无论“主理人”们选择的行业有多高大上,店铺的装修有多精美,其开门做生意的服务本质并没改变。但“主理人”们似乎忽略了这一点,认为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态度超出了普通商业行为,仿佛做生意不过是悠游岁月的手段,躺着也能把钱赚了。正是在这种职业理念的支撑下,“主理人”们往往疏忽服务的细节,反而对顾客多了要求。
商业的本质基石从来都是产品实力与真诚服务。那些真正活得长久的店铺,无论是自称“老板”“摊主”还是“主理人”,都离不开一个朴素的道理:产品是立店之本,服务是经营之基。就像一些觉醒的创业者正以谦逊姿态回归本质,咖啡店主理人自称“洗杯子的”,犬舍经营者直言是“养狗的”。这种祛魅后的坦诚,反而因贴近真实而重获信任。
当然,也不能一棒子打死“主理人”。从本质上讲,这是创业者自我实现与表达的机会。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本就没有错,其实还挺酷。理念再潮,服务如果跟不上,产品与体验不值那个价,消费者也不会买账。所以,主理人,别光顾着讲概念,提升服务、打磨产品、优化体验才是关键。要让消费者觉得这钱花得值。毕竟,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。有实在服务与产品体验的主理人才能走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