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豹评频道>内容详情

观礼座椅“再就业”,不仅是物尽其用

2025-09-13 15:27:4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
天安门广场阅兵观礼座椅,最后去哪儿了?据《北京日报》报道,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开幕,记者看到,服贸会会场的室外空间,随处可见一排排红色座椅,不时有游人坐在上面休息。原来,这些座椅被挪到了这里服务服贸会,继续实现它们的价值。不仅如此,广场红旗阵、观礼台座椅、地毯、长城年号台等多类景观元素都会被复用,更多公园、学校、赛场,将见到观礼座椅。

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,一切景观元素,都是历史的见证者,承载着厚重的时代记忆。所以,当这些景观元素实现“再就业”,出现在街头巷尾,出现在群众需要的地方,融入城市发展肌理和市民生活日常,也意味着其所象征的纪念价值与意义,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延续和升华。这更是对历史性记忆的一种别样传承,激励大家传承精神、勇担使命。

在这种情况下,群众对这些景观元素都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,能透过它们,感受到一份跨越时空的庄重与温度。网友纷纷表示:“坐一下,是不是也算隔空参加阅兵了。”“坐在这样的椅子上,舒适感、安全感和幸福感都会拉满。” 它们让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细微的市民生活温柔相接,成为一种可触摸、可感知的精神资源。

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,任何东西,若能物尽其用,实现价值的最大化,无论对人还是对社会,都是大好事,更是值得推崇的发展智慧。天安门广场上的景观元素,被系统化、多场景二次利用,更是一个“物尽其用”的标志性案例,也不乏引领和示范价值。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这些景观元素的二次复用,是科学调配,依据新场景精准适配的结果。既符合现实需要,又能为相关场景添彩;既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循环利用,又能让相关景观元素在新场景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比如,首钢分到的1508把座椅,就与首钢园工业遗存与现代时尚交融的风格特色完美匹配,有“1+1>2”的视觉效果与功能体验。这种“得当”与“融合”,体现出公共管理在精细化、可持续方向上的进阶。

践行绿色、节俭和务实理念,可不止一个阅兵观礼座椅“再就业”,而是贯彻落实于此次盛会的始终。比如,当天的礼炮,运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,使得鸣放后无固态外抛物,真正做到了环境零污染;2.4万平方米的红地毯是由再生涤纶、地毯专用纱线编织而成,共消耗40余万个废旧矿泉水瓶……

它诉说着一个大国对资源的珍惜、对人民的贴近,以及将国家叙事融入日常生活的努力。中国正用这样的细节向世界表明:真正有意义的宏大,不仅在于盛典的辉煌瞬间,更在于如何让这份辉煌化为绵长温暖的日常之光,照耀每个普通人的平凡时刻。

 

来源:浙江日报

速豹新闻网·山东商报编辑:王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