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豹评频道>内容详情

当景区读懂游客对情绪价值的需求时,它读懂了什么

2025-10-13 09:46:5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
横店的好玩,与影视产业紧密相连。比如成为社交媒体里流量担当的横店NPC们,就是群演在挑大梁。当《藏海传》成为顶流时,景区里便设置了许多还原剧情的互动游戏;《凡人修仙传》热映后,随之多出了一群帮助游客凝结元婴的NPC……长期深耕的影视剧产业,自然生长为文旅新枝。可见,“横会玩”并非简单的赛道转换,而是一场深度革新,是主业树大根深后,顺着市场的脉动,播撒开来的姹紫嫣红。

读懂游客对情绪价值的需求,也是“横会玩”受欢迎的原因。横店深谙现在的游客不仅要“看景”,更要“入情”,所以无论是“重生之我在横店”系列让年轻人在名场面中重启人生,还是各色片场为游客量身定制专属剧情,都努力在精准满足现代人对情感共鸣与自我确认的深层需求,试图让每个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“情绪开关”。

“横会玩”不但带火了横店的景区,也带火了活跃在这里的很多人。当一名默默无闻的群众演员,在与游客的互动中成为社交媒体的流量大咖,这种给普通人逆袭的机遇,是“横会玩”持续走下去、变得更好玩的原生动力。“横会玩”,也让当地居民和NPC们获得了更多圆梦的机遇。正是这种良性循环,令“横会玩”成为一场不停歇的创意接力。

这些实践也说明了一个道理,文旅创新并非都得推倒重来,而是让优势更优、特色更鲜明。当深厚的产业底蕴遇见敏锐的市场洞察,往往就能绽放出令人惊艳的创新之花。

游客体验“入戏里”酒店,入住即开拍

走向“影视+文旅”深度融合的新路,是横店基于自身特色、顺应市场方向、保持创新姿态得来的。好玩没有终点,要想让“横会玩”持续好玩、更好玩,恐怕还得直面两个问题。

横店的“人设”,能刷新吗?

对多数人来说,一听到横店,跳出的第一印象可能还是“拍戏的地方”。这个标签太亮、太强,以至于它的“好玩”有时候变得像彩蛋一样,虽有惊喜值得期待,却并不是“主角”。

这其实是一个“甜蜜的负担”。怎样才能让“影视基地”和“文旅胜地”这两块招牌一样闪亮?横店正在探索。比如,国庆期间的影视狂欢季,就是一个信号:活动从景区推向了全镇,让影视大巡游走上寻常街头,让马拉松跑进生活场景……这些动作,都在悄悄推倒那道“片场”与“游玩”之间的墙,使横店影视节从产业端的盛宴向大众端的节庆拓展。

或许有一天,当“去横店玩”变得和“去横店拍戏”一样理所当然,这座小镇的“人设”,就真的刷新成功了。

横店影视城的“城”,到底在哪儿?

不少游客来到横店,可能会有一种同感:横店的“店”很多,广州街·香港街、秦王宫、清明上河图、梦外滩……一个个逛下来,像走进不同的影视片场,但那个作为完整生命体的“城”,那种融合了生活气息与文化肌理的“城感”,似乎还不太清晰。

如果每个景区的个性更鲜明,即使走出景区,影视的氛围还能延续到街巷里弄、烟火日常中,那么游客的体验,就能从“逛一个个片场”,升级为“住进一座活的影视之城”。

而这座“城”的真正魅力,终究来自于“人”,不只是游客,更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。当居民也成为这场“大戏”的一部分,当影视文化沉淀为小镇的生活底色,横店就不再只是一个观光目的地,而是一座能够安放好奇、梦想与生活的“人生片场”。

也许到那时,“横会玩”的好玩,将不止于一阵风潮、一次打卡,而是一种能沉淀于记忆里的深度体验。每个人都能在这里,找到属于自己的镜头;在别人的故事中,看见自己发光的可能。

 

来源:浙江宣传微信公号

速豹新闻网·山东商报编辑:王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