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还记得上一次去KTV是什么时候吗?去KTV都玩啥了?有的网友或许很疑惑,去KTV不就是唱歌吗?除了唱歌还能干啥?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图源:网络
KTV,曾经在人们的休闲娱乐中占有一席之地。“不管笑与悲,卡拉永远OK”,一首《卡拉永远OK》的歌曲照见20世纪90年代的风靡。情侣约会、朋友相邀、家庭聚会…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KTV为大众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、增进情感的社交场所。然而,近些年来,这一选择似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数据显示,2015年全国KTV企业数量超12万家,而截至2025年5月,实际存续企业仅3.94万家。
KTV的变迁,折射大众娱乐的发展史。不同于KTV诞生时相对单调的娱乐生活,近年来,网络游戏、线上直播、剧本杀、密室逃脱等快速普及,无论线上线下,年轻人的娱乐休闲方式越来越多样化,传统的KTV业态受到一定冲击。
穷则变,变则通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瞄准消费者需求,及时调整自身定位,才能重新站稳脚跟。一些KTV向老年消费群体抛出橄榄枝,在非热门时段提供优惠,提升客流量。顺应时下消费者对体验的重视,有的KTV发挥包间独立私密的优势,提供不被打扰的独处空间。有人在这里午休,有人在这里自习,还有人在这里跳操……房门一关,给予了充分做自己的自由。还有的KTV一改消费模式,或是将火锅搬进包间,或是提供魔术等表演,通过全新的形式来吸引消费。扬长又补短,KTV从体验单一的困境中走出,探寻新的生存之道。
图源:网络
今天,娱乐手段丰富多元,人们不再满足于“到此一游”,而是要体验一种生活方式,这也给传统娱乐业提出了新挑战。东北洗浴化身“游乐园”,集餐饮、休闲、娱乐、住宿于一体,成为网红打卡地;在江苏盐城,电影院引入非遗表演、美食展销,映前的等待时间不再单调,影城俨然城市文化客厅;沉浸式戏剧打破传统戏剧演与看、台上与台下的关系,让观众参与其中,亲身体验剧情的跌宕起伏。
昔日门可罗雀,而今供不应求,其中关键的一步在于从“我有什么”向“你要什么”的转变。因应当下消费者更注重精神满足、情感共鸣的特点,有针对性的完善服务,投其所好,打造沉浸式、体验式消费场景,传统娱乐业也能释放全新吸引力。
在产业变革的大浪淘沙中,求新求变已成共识,但如何变却有着不同的答案。现实中,有的企业来者不拒,一味学习模仿,最后反而画虎类犬。比如,有的书店过分追求流量,将主要精力放在营造“网红”氛围上,影响了书店最基本的文化功能,反而流失了稳定的顾客群。在云南昆明,一家咖啡店开到了菜市场里。看似“气场不合”,实际上,搭配市场内售卖的鲜花、新鲜蔬果等,咖啡与鲜花的碰撞恰恰构成了云南生活的浪漫图景。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理念……路径无对错,关键是适合自己。由此而言,找准核心优势,对既有资源进行重新发现与创造性组合,就能以可控的、低成本的调整实现“小步快跑”,创造新价值,打开发展新空间。
当KTV包厢里燃烧卡路里,当玫瑰与咖啡香味交融,当电影院成为文化沙龙……事实上,消费者正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定义者,选我所需、为我所用。打破思维桎梏,将自身“长板”与新兴需求相结合,传统业态将找到新的打开方式,以全新的体验贴近当代人生活肌理,完成一场华丽“新生”。
来源:人民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