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室友在宿舍直播真的很吵,根本睡不着。”“喜欢在宿舍直播的能不能自己一个宿舍……”据封面新闻报道,开学季刚过去不久,社交媒体上出现不少关于“室友直播”的吐槽帖,在宿舍直播的行为让室友不堪其扰。这些“宿舍主播”不分时间、不分场地的直播方式不仅剥夺了室友的休息权利,同时由于宿舍的公共性,镜头有时会扫到室友,泄露他们的隐私,室友关系变得紧张,矛盾频发。
作为年轻的互联网用户,大学生富有冲劲且易被新鲜事物吸引,渴望在网络上展示自我、获取关注。而直播形式低成本、易操作、强互动的特点,恰好契合了他们的需求,成为他们的首选。网上确有一批“幸运儿”成功运营起自己的账号,收获了可观的粉丝。同时,开直播获取打赏也成为部分学生的额外收入来源。大学生直播,正逐渐成为校园里一种新兴趋势。
在大学生“三点一线”的生活中,宿舍占据着重要地位,对于直播的学生而言,宿舍似乎就成了他们天然的“主阵地”。但必须明确的是,宿舍本质上是集体空间,是同学们交流、休息、恢复精力的场所,即便有个人爱好要在宿舍开展,也应先征得室友同意,以不打扰他人为前提。试想,当同学下课后疲惫不堪想回宿舍休息时,却发现室友开着直播,音乐声和跟网友求打赏的声音不绝于耳。这不仅打扰室友休息,也让一些喜欢安静或者需要在宿舍学习的同学难以忍受,一次两次或许还可以迁就,换个地方继续学习,给直播的同学腾出空间,但长此以往,不仅个人生活节奏被打乱,同学间的嫌隙也会增大。大学生通过直播拓展自我、探索就业新方向本无可厚非,但不该因个人对流量的追求,让室友为造成的影响买单。
另外,一部分同学通过直播宿舍生活收获了粉丝,但却没有厘清“公共空间”与“个人领域”的边界,忽视了他人的隐私权益。尽管多数同学在宿舍直播能够做到与室友和谐共处,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为获取流量,将镜头对准室友,室友们交流、洗漱、穿衣等私密活动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传播到网上。有网友吐槽:自从室友直播后,宿舍仿佛多了不少“隐形”室友,一举一动都可能暴露在镜头下。即便在室友表达出强烈不满的情况下,直播的同学也以“个人自由”的借口拒绝做出改变,室友不想闹到撕破脸皮的境况,只能选择忍让或申请调寝。但这只能暂时解决眼下的困境,无法真正化解深层次的矛盾。
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,我们并不否认直播为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,但要考虑到在追逐流量红利的同时,明确行为边界,将宿舍直播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。比起“一刀切”式的禁止,明确“直播红线”的方式更能有效解决问题。高校可以出台相关校规,如通过禁止学生休息时段直播、提供闲置空间或专属场地等方式,为有直播需求的大学生解决直播需求。平台也可以技术赋能,通过AI识别宿舍场景直播,自动屏蔽暴露他人隐私的内容。在大数据推流方面,不主动推荐在宿舍直播的大学生主播,减少大学生在宿舍直播的可能性。
宿舍是学生们共同生活、共同进步的公共空间,不该成为少数人追求流量,影响他人的“秀场”。对大学生而言,在抓住流量不断尝试的过程中,把握边界感,不打扰他人尤为重要,这也是大学生未来步入社会、学会尊重他人权益的“必修课”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