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邹通
儿童奶粉“喝60天后身高差距30%”?近日有媒体报道,某品牌儿童奶粉主播在直播间暗示喝其奶粉能长高,而产品宣传中引用的研究报告数据并不存在,其行为不科学也违反广告法。连日来,记者在该产品直播间关注到,主播频繁暗示饮用此奶粉能显著提升儿童身高,称能“助力孩子成长30%”“男生170向175爆发,女生160向165冲刺”等;电话客服人员更是直接称,该产品“会帮助孩子长高,有辅助作用”。
孩子的身高,从来是家长的软肋。正是拿捏住了这份焦虑,商家才把“30%”写得比奶粉配方还大。直播间的营销话术更是直击家长痛点,有主播在直播间甚至对一位孩子15岁身高1米55的家长说:“这个成长属于特别落后的情况,一般15岁孩子要达到1米72,赶紧喝,别人家孩子12岁半就1米55了,你家孩子肯定要喝,落后了就要喝,需要补营养。”此类话术不仅夸大产品效果,还通过制造和放大焦虑来促进销售。根据相关报道可知,这款奶粉的价格并不便宜,高昂的售价与美好的承诺,构成了这门“焦虑生意”的基本商业模式。
然而事实呢?目前并没有权威证据表明,单一食品可以决定性改变生长轨迹,促进儿童长高。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报告也明确表示,儿童奶粉“干预”2个月“可能”促进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增长,但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。早在2005年,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就明确表示,相关部门从未审批过有增高功能的药品,所有称有增高功能的药品都属于虚假宣传。而国家批准或者备案的保健食品保健功能中,也不存在“增高”的保健功能。一款普通的儿童奶粉,并非什么“神奇产品”,它只能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。商家将普通食品包装成“长高神器”,既违背科学常识,也违反相关法规。
有法律界人士就指出,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,普通食品广告不允许出现任何功能疗效承诺。而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》也规定,对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,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。对于婴幼儿配方乳粉,我国法规更是严格。根据《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》,标签和说明书不得使用“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益智、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、保护肠道等功能性表述”。以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、误导消费者,已经涉嫌违法。
对商家而言,少一点数字游戏,多一点敬畏之心;对平台而言,不能等舆论炸锅才想起掐断直播,而应把虚假宣传拦截在“上链接”之前;对监管部门而言,既要让吹出去的牛付出代价,也要建立“黑名单”让信口开河的主播和商家寸步难行。别让一杯本该提供营养的奶粉,最后只剩下“营养”了商家的腰包,“瘦削”了家长的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