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山岩岩,鲁邦所詹,奄有龟蒙,遂荒大东。至于海邦,淮夷来同......这是《诗经 鲁颂》中对山东的描述。山东自古以来就有齐鲁大地的美名,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那么山东的文化自信在哪里?
文化山东,自信于灿烂丰富的考古遗迹。沂源猿人,早在距今约60万年前,就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。山东史前的后李文化,北辛文化,大汶口文化,龙山文化等一脉相承,连续发展的文化序列,成为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发展从未中断的重要实证。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红陶兽型壶,憨态可掬,生动美观,蕴含着先民们高超的制陶艺术和纯真的审美情趣;城子崖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,黑亮如玉,薄如蝉翼,代表了中国远古时期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;临淄出土的战国铜组合餐具,将59件餐具巧妙的收集在一只铜罍当中,展现了齐国无与伦比的青铜铸造艺术。这些浩如烟海的文物星罗棋布的分散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,既是勤劳智慧的远古先人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,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。
文化山东,自信于成就斐然的名人大家。古老的山东大地,孕育了活跃在各个领域的名人大家。文学领域上,李清照“莫道不消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的婉约清丽,与辛弃疾“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的豪言壮志,成为我国婉约派、豪放派两大词派的代表人物;蒲松龄一部《聊斋志异》说尽天下精怪,道尽人生百态。科学领域上,前有墨子“力,刑之所以奋”的物理学的雏形,后有刘徽《海岛算经》测高测远精密算数。艺术领域上,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笔走龙蛇,成就天下第一行书的美名;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气势恢宏,惊叹世人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自古至今,无数诞生于山东的名人大家,在各自的领域熠熠生辉,他们留下的的技艺千古传承,留下的的诗句传颂至今,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文化山东,自信于泱泱传承的齐鲁遗风。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官方举办、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,并在这里迸发了中国思想史上蔚为壮观的“百家争鸣”思想大碰撞运动。在这里,有儒家的志在大同,明仁礼教化;墨家兼爱非攻,并士匠任侠;道家的动合无形,参自然道法;纵横家的纵横捭阖,一谋抵万甲......先贤遗留下来的思想,共同构成了山东人勤劳勇敢、忠义诚信、家国一体、自强不息独特价值观。千百年来,每当国家危难之际,总有无数山东人挺身而出,守卫国土。抗日战争期间,400余万山东军民牺牲在抗战一线,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。他们留下的宝贵的思想遗产,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,就是奠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。
在此回望山东,自有中华,山东就在中心,自有文化,山东就有传承,它脚站泰山石,手捧黄河水,向南行尊礼,抬首向苍穹。(吴昕怡)